第(2/3)页 他说的是胡广和王艮,这两人都是建文二年进士,现在当然不屑于来京城,毕竟从吉安去广东又不远。 不过建文朝廷现在的确以儒家标准可以说群贤毕至。 各地大儒不屑于食周粟者,都已经在南下,主要是杨丰已经明确要抛弃儒生,他们留下来也没市场了,让他们去从头开始学新学,明显拉不下这个脸。都是大儒,都是名流,难道还要挤在一群小孩中间,从头开始学那些天文地理? 他们宁死不学。 内阁在张显宗的试题面前全军覆没就是因为太有骨气。 张显宗就是让他们就和德里苏丹国的交往各抒己见,关于印度的各种知识现在都是书商那里热门的,关于南亚次大陆的地理,宗教,国家,文化都有。一部分是杨丰编写的,一部分是出使的使者记录,甚至还有专门找那些水手之类,后者口述整理的见闻,可以说系统化的知识。但凡这些翰林,学士们多读几本,都不至于全军覆没,而且民间这些书籍皇宫里面都有,甚至还是第一版,很多其实都是先送到皇宫再出版。 但守着这些的学士,翰林们根本没几个去认真看的。 不是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很有用。 而是因为新学是杨丰倡导。 为了显示自己的傲骨,他们都不屑于去读。 尽管他们知道这些都很有价值。 但是…… 我就不看! 看了我就不纯洁了! 连他们这些都这样,就更别提外面那些了,直到现在还有儒生坚持粪丹是杨丰的妖法,吃了这种妖物增产的粮食,就会被他控制思想。 颇有几分我大清腐儒们的味道了。 这种情况下当然也就只有建文朝能给他们带来些安慰,毕竟在建文朝他们还是受人尊敬的文曲星,而不是在伪朝人厌狗嫌的老厌物。不过解缙这些,还是很清楚双方实力对比,再说他们好歹都已经是官了,这些儒生南逃是民,民南下无罪,官南下那就是叛逃了。 抓住死路一条。 “那要是杨丰一直整理不好又如何?” 郑赐说道。 “何意?” 骞义说道。 “杨丰终究不过一人而已,他要想控制各地,终究需要听命的官,也就是这些赐举人的,可各地终究还是士绅说了算,这些年轻人带着一纸告身就能掌握地方权力? 若天下士绅皆反抗,难道他还能让每个赴任的,都带上几千兵马? 他终不能一人敌天下。” 郑赐说道。 “但士绅有几个反抗?苏州还不是投降?” 解缙忧郁地说道。 他们其实都很清楚,杨丰的改革触动的,只是儒生利益,诚然,大部分儒生都是士绅,可问题是士绅并不都是儒生,就算是儒生的,也不都是卫道者,就算是卫道者,也不一定敢付诸行动。 说到底方孝孺能有几个? 绝大多数都是些蝇营狗苟之辈,墙头草随风倒的货色。 反抗? 反抗会死人的? 不就是科举不考儒学,大家赶紧抱起新学也一样。 不就是个跪的问题嘛! 大家跪过女真,跪过蒙古,跪过暴君,再跪个妖人又有何妨?常规操作而已,而解缙等人就是因为清楚士绅们的德性,所以才对未来如此的悲观。 “那就挑起士绅们的反抗,让士绅们没有退路。” 郑赐微笑着说道。 解缙和骞义都疑惑地看着他。 “但我们需要一个挨天下士绅骂的人,甚至有可能为此献身的人。” 郑赐说道。 “一个方孝孺?” 解缙说道。 “对,一个方孝孺,一个能为天下忠义舍身,一个能为卫道而死者。” 郑赐说道。 “倒是有一个人可用,山东布政使司参议铁铉。” 骞义说道。 “对,若以刚烈而言,无人能过之。” 第(2/3)页